不知大家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
爸妈的朋友圈简直一言难尽
危言耸听的标题
不可描述的配图
一句话就是
辣眼睛
点开内容
大多是鸡汤类、养生类文章
其中不乏以讹传讹的谣言
如果你忍不住反驳
相信我
你会哭着道歉的......
久而久之
你会选择屏蔽他们的朋友圈
眼不见、心不烦
殊不知
你这样做的同时
他们离骗子又近了一步
许多推销陷阱就埋伏在
这些鸡汤文、养生文中
他们抓住老年人病急乱投医的心理
先用文章进行洗脑
最终目的还是卖产品
不难看出,这种骗爸妈们的组织一般都打着传播健康和正能量的套路,来招摇撞骗。而这些赚黑心钱的人,往往是瞄准了爸妈们这些普遍的弱点。
很多年轻人都觉得疑惑,为什么平日省吃俭用的爸妈,会愿意掏空腰包购买保健品?为什么爸妈宁愿信骗子的三无产品,也不相信自己?商家究竟用了哪些招数?来,临汾网警蜀黍这就亲自揭穿商家套路!绝对通俗易懂!
套路1 打“名医”牌
“专家”一看就说你有病
案例:
免费听了一堂讲座后,李奶奶拎着免费得到的一袋大米、一盒鸡蛋,正要回家,又在工作人员的劝说下检查了身体,检查结果显示,血液循环不好,李奶奶一听,“觉得好像是有点”。随后,一名声称大学教授的男子走来,拿出一瓶药,说成分取自牦牛鞭、山药等名贵药材,4000元。“慌了神”的李奶奶想要买但苦于没带够钱,工作人员自掏腰包,付了打的钱,陪她到家中取出钱。
分析:
人老了,就图个健康平安。保健品商就是看中这点,打着“名医专家”为老人免费看病的旗号,先把老人聚集起来,然后各个击破。
套路2 打“奖品”牌
免费旅行吸引参与
案例:
一公司推出买1680元的保健品送港澳7日游的活动,王女士很是心动。然而,没想到的是,原本“免费”的旅行,不仅吃尽苦头,还让她又花了45997元。而最终得到的,只是几个不知真假的玉器。
分析:
“养生”讲座通常会所瞄准以下三类老人:“有钱的”“有病的”和“保健意识高的”。此外,高端保健品更倾向于采用“出去旅游体检,听课买药”的形式。
套路3 打“高科技”牌
巧舌如簧让你掏钱
案例:
前来听课的老人背后,还有十余个老人躺在一张挂着电子仪器的床上,盖着被子。工作人员称,此床有发热解毒祛风湿风寒等作用。一张告知书上提示,体验前,需休息30分钟,喝一杯水,体验一次时长40分钟,体验后休息30分钟。“热床”售价1.7万,体验免费,李女士前去取号,得知要等到下午1点半才有床位。
分析:
骗子团伙手中的高科技体检仪器并不可信,可以随意调控数值,制造患有疾病或病情好转的假象。
套路4 打“门槛”牌
拒绝年轻人听讲座
例如:
①针对老人的讲座地点总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,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。
②讲座设门槛,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,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。
分析:
为限制年轻人干预,商家也是费尽心思。
套路5 打“亲情”牌
温暖照顾糖衣炮弹
案例:
李大爷退休后独自居住,每月退休工资不到3000元,一万元对他来说并非小数目,然而,他却心甘情愿付了钱。“小伙子人多好啊,又是提着水果拜访,又是倒洗脚水,像自家孩子一样。买这些药,一是为了自己的健康,同时他也不容易,支持他的工作嘛!”。
分析:
老年人大多孤独寂寞,卖保健品的正瞅准了这一点,“陪”唱“陪”跳,慢慢地增进感情,直到接受,最后相信。完成整个洗脑计划。这个时候老年人就会乖乖掏钱买。
另外,今年3.15晚会,央视现场揭露了保健品骗局,称目前市场上仍然存在着各类假药,而这些假药往往会坑骗老人们多年来辛辛苦苦积蓄下的钱财。回过头来,再想想爸爸妈妈每天必转的朋友圈……
是不是细思极恐?你是不是忽视了他们?
网警蜀黍最后想说:
避免老人被保健品“套路”,子女是关键的第一道防线。作为儿女的我们是否应当反思陪伴亲人的时间是否太少?对老人精神层面的关心是否不够?是否因为工作忙而忽略了老人的情感需求?
我们身为子女,应该多给他们普及一些关于假药诈骗的案例和新闻,提高老人的防骗意识,避免落入这些不法分子设计的圈套。艾特也会经常做防骗大课堂的专题内容,定期发布提醒。
希望老人家们别把一辈子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,因为一斤土鸡蛋就被忽悠进坑。
本文通过“一键转发公众号文章”功能发表
来源:梅州网警巡查执法
[
阅读原文]
编辑:五港小编1